收藏【CTRL+D】| |手机访问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工作报告 > 自评报告 > 高级中学办学能力自评报告

高级中学办学能力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7 文章来源:首页 〖在线投稿-分享您的作品〗

高级中学办学能力自评报告

  x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是一所由x良县政府主办,县教育局主管的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至今已有38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占地面积16221平方米(约24.3亩),生均5.19平方米;固定资产1871.37万元。是xx省225职业鉴定所,xx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xx培训站,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2014年评为“xx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2016年获“xx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施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等20个专业。

 1.办学条件

  1.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市财政保障范围,各项政策性财政拨款及时到位,统一管理,杜绝挤占、挪用或截留经费等现象发生,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以及对学校的投入力度。2020 年、2021 年、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见表1-1-1。

年度 2017 2018 2019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 2853.71 3182.64 2877.57

  完备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2020学年,学校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共计1585.62万元,2021学年,学校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共计1795.75万元,截止2022年9月1日,学校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共计1878.55万元。近三年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逐年递增。按照全日制在校生总数3519人计算,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仅为0.53万元,教学硬件水平有待提高。

 1.3生均面积

  截止 2022 年 9 月 1 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6221平方米,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 10391平方米,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为 3620人,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 2.87平方米/人。

 1.4信息化教学条件

  现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800Mbps,网络多媒体教室数51间,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345台。

 2.师资队伍

  2.1生师比

  截止2022年9月1日,学校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双师型”教师82人,本科以上学历122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3620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9.19:1,

 2.2“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专业成长结对帮扶、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制度,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研修班、职业技能培训、进修培训等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培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4人,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6人,其中双师型专任教师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13%,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生1人。

  学校现有县级名师工作室1个,县级教学名师3名。2019学年,学校选派教师进修、培训、交流27人次。

 3.专业发展

  3.1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

  在学校招生人数最多的3个专业中,农村综合经济管理凸显了学校专业发展的地域性,紧贴地方经济发展。

 3.2专业点学生分布

  2022年,学校共开设了20个专业,各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如表3-2-1所示。

  3-2-1学校各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在校学生数
1 121100 畜牧兽医 248
2 013100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66
3 130100 电子商务 124
4 12190 法律事务 168
5 170100 服装设计与工艺 95
6 082500 机电技术应用 151
7 053200 计算机应用 393
8 040100 建筑工程施工 210
9 021300 酒店服务与管理 326
10 020200 矿山机械运行与维修 137
11 011000 美发与形象设计 111
12 012700 美术绘画 75
13 012000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357
14 010200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57
15 0901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255
16 142400 物流服务与管理 142
17 140800 现代农艺技术 113
18 150100 音乐 90
19 142100 运动训练 130
20 110200 中草药种植 171

  在专业人数分布上,学校有超过300名在校生的专业3个,分别是计算机应用、农村经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大部分专业人数在100-300人之间,小于100名在校生的专业有4个,分别是服装设计与工艺、音乐、美术绘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专业点学生分布体现出学校办学的传统与发展方向。传统优势专业上,社会评价高,生源充足;新发展专业方面,顺应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拓宽学院服务社会经济能力,促进内涵发展。

 3.3专业教学安排

  学校历来重视专业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从一年级开始抓学生技能鉴定,同时开展校级技能竞赛。涵盖农学、民族技艺、综合能力素养、建筑技术、财务会计、烹饪、旅游、信息技术八个大类20个项目。

 3.4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16个,校内实践基地数20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1033个。

 3.5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依据学校校舍紧张的状况,学校采取“升学与就业并举 固定与流动相融”的办学模式,常年保持800-1000人左右学生在合作企业跟岗、顶岗实习实训。2019年派遣轮训4批次,每批次2-3个月。其中本地企业231人。

  3.6贯通制培养比例

  学校与省内部分高校联办五年制大专班学生89人。

  3.7“1+X”试点

  学校目前没有获批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尽可能为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外让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

  4.校企合作

  学校校企合作根据目前学校无校舍的情况,采用粗放的用工和跟岗实习合作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工作无条件开展,企业兼职教师课酬要求高,学校无力聘用。专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2022年度主要采用与跟岗学习学生一起进行体验式实践。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除2020年xx证券提供了190万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外无企业提供帮助。

  5.学生发展

  5.1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2021年以来,我校就业工作依托县政府政府精准扶贫平台,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就业推荐工作,除与本地企业xxx、xxx等企业签订就业协定外,主要与xxx科技有限公司、x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xxxx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搭建就业平台。

  2022年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22%,对口就业率80.02%,初次就业起薪2800元,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0.33%。

  学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流动与固定相融”的办学模式,狠抓三校生高考。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了“基础教育研究室”,专门针对有意参加“三校生”高考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为有志于升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22届三校生高考本科上线51人,专科上线690人,其中单独招生录取384人。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情况表
年度 2017 2018 2019
毕业生数(人) 987 1023 1058
直接就业数(人) 473 275 222
直接升学数(人) 514 748 836

 5.2毕业生证书获取

  2022学年,学校毕业生获取统计时间点内,毕业生有1058人,获得所学专业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数有807人,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76%。学校毕业生除取得毕业证外,还通过学习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2022届学生368人获取茶艺师(中级工)、中式烹饪(中级工)、钢筋工(中级工)等十多个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6.改进方向

  6.1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编制亟待解决

  由于我校教师缺口大,一是聘请了大量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尚需加强。二是超顶课情况依然严重,教师超负荷运转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同时产生大量的超顶课经费,希望主管部门或给资金或给政策,减轻学校管理压力。

  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我校3700余名学生在仅仅23亩的校园面积里学习生活,各方面压力超大,管理难度增加,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加快新校区建设,使学校办学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骨干专业建设有待提升

  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打造骨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有效进行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学校骨干专业建设还需要从专业师资、实训条件上上档升级,才有强劲的竞争力。骨干专业建设应结合实际,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加强研究,适时调整。

  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一系列师资培养措施,师资队伍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仍需优化。另外专任教师的现代职教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尚不能完全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名师工作室还停留在极少数专业上,特别是文化课名师打造不够。

  校企合作尚需拓展

  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及运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合作内容及方式主要以实习和就业合作为主,在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方面还具有短期和低技术含量等特点,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6.2发展改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继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夯实学校改革发展的组织基础。切实提升学校内涵质量,继续调整专业结构;深入开展以量化考核为主体的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以重心下移、推行层级管理为抓手,激发办学活力;在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建设、骨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保障建设、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通过以上举措,切实提升学校内涵质量,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使学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输送站、校企合作的示范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高级中学办学能力自评报告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打印

自评报告最新更新内容

高级中学办学能力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7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投诉与建议 | 网站大事记
网站声明※范文大全网发布的 <所有范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Copyright © 2023 autost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范文大全网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23autostr范文网

闽ICP备12022453号-93

品牌宝认证